彻招认称房遗爱好像是说过这句话,而房遗爱一口咬定自己说过,于是案件正式升级为谋反,薛万彻谋反罪名成立。
由此可知,薛万彻在这件案中,不算太冤枉,毕竟在那个时代,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如果管不住自己的舌头,就管不了自己的命。但他是否一定要被处死,则取决于上位者的态度,他第一次犯事,决定权在太宗;而这一次,决定权在长孙无忌。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薛万彻和长孙无忌并无直接过节,长孙无忌个人并没有非杀他不可的理由。或许,长孙无忌是看李治登基不久,所以“杀鸡儆猴”,将一切动乱的可能扼杀在萌芽阶段。如果真是如此,虽然下手狠了些,却也是出于对李治忠心!——是这样吗?真的只是这样吗?暂时,只能说“是”。
关于薛万彻,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小细节需要补充,即:李治他爸的点评。
那是贞观十八年三月,左卫将军薛万彻被任命暂时代理右卫大将军。那时太宗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当今的著名将领,只有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称得上,世绩、道宗不能取得大胜,但也没有大败,万彻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划重点,当世名将只有李世绩、李道宗、薛万彻三人。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十月,薛万彻获罪被贬。次年五月太宗驾崩,太宗去世前,曾对太子李治说:“李世绩才智有余,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不能够敬服你。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他俳徊观望,应当杀掉他。”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太宗任命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绩为叠州都督;李世绩接受诏令后,没有回家即去上任。六月初一,李治即位,大赦天下。初四,任命叠州都督李世绩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九月十三日,任命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
虽然进度条不一样,但他们二人在太宗去世前后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大家品一品,有没有感觉到“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次子
接下来,说说柴令武。他是巴陵公主的驸马,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
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嫡长女,是李治的嫡姑姑。就在在李渊起兵来到长安时,那个“已经打下了长安的外围,还给老李家召集了一支七万人马军队”的传奇公主。
柴令武的爷爷柴慎、爸爸柴绍都是名将。在民间看来,柴绍是李渊众女婿中,最会打仗的一个,在大唐建国及平叛过程中屡立战功,贞观十二年去世,谥号为襄,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柴令武还有一个同胞兄弟名为柴哲威,也骁勇善战。
由此可以看出,柴令武跟房遗爱的出身惊人地相似:他们的父亲都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的妻子都是公主,他们自己在家中都是嫡次子,还有,他们都交好李泰(李治的嫡次兄)。
案发时,柴令武官居卫州刺史,正在任所(今河南卫辉),朝廷派使者捉拿他。柴令武走到华阴,自杀死去,但尸体仍然被砍。
可能是因为未经审讯,所以关于他资料并不多,最后给他定罪的理由非常简单:“他自杀,就说明他有罪。如果他没有罪,他为什么自杀?”——真是好有逻辑!好有道理!
对于柴令武的死,我有一个猜测,但这个猜测,还是得从“嫡长子继承制”说起。
之前,说了那么多“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现在该说说它的缺点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竞争。
由于居于礼法优势,嫡长子是天生的继承人,想想看,读不读书,考试都是他排名第一,谁还会认真读书?一边是枯燥的书本,另一边是打游戏、逛街、刷抖音……换成你,你会选哪个?
而且他是铁板钉钉的继承人,是身边人未来的主子,所以哪怕他考试写的作文狗屁不通,但他身边的人大多会闭上眼瞎吹:“高见!实在是高见!”当然,会有那么一两个良心尚在的人会说实话——这种人,被称为忠臣,他们的话叫“忠言”。但是,一个小孩,他会喜欢听夸奖还是批评?尤其同一件事,夸奖的人那么多,而批评的人就那么一两个,而且“夸夸们”在他耳边说:“那些‘批批们’包藏祸心,他们故意指鹿为马,看你年龄小,瞧不起你,欺负你……”继承人们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选?他们会觉得何为“真”?何为“假”?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与“忠言”相随的,有一个成语,叫“忠言逆耳”。
由此可以看出,嫡长子无论天资如何,都很难优秀,毕竟历史向我们无数次证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是,继承人一定非得优秀吗?我觉得:不需要。但是,得在及格线以上。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治国也好,治家也罢,都变得不那么简单。
嫡长子继承制是周朝时,周公旦制礼作乐时确定下来的制度。周时,实行的是分封制,周朝疆域虽大,但因为都分封出去了,所以真正需要天子管的地方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