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夙愿:王妃重生归来 > 第六十七章
    赵夫人这才匆匆走了。

    赵流云想着赵夫人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双手拄着下巴,望着一豆油灯发呆。因为傅赵夫人给了准话,她对傅凌云也不如刚听完傅冉云的话之后那般恼了。

    傅凌云去了林府之后,请求林魁玉细细调查当初赵家是怎么处理曾子新的事的。

    此事关系着侯府两位老爷未来的仕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姻亲的林府自然得重视,林魁玉说道:“那曾子新死后,曾家闹过一阵子,还去官府报案,有人看到曾子新落水时离他最近的人是赵世琪,后来曾家就没闹了,因为赵家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银子,外间都传说是赵世琪看在昔日同窗好友的份上送给曾家的银子,不仅事情解决了,赵家还博了个好名声。这事不了了之。”

    傅凌云柳眉轻蹙,她在思考前世到底是什么促使曾家反口撕破脸皮跟赵家闹。

    林魁玉摇摇头,笑道:“傅表妹,你太杞人忧天了,曾家收了银子,为他们自个儿家的名声着想也不会闹的,就算他们闹,曾氏宗族也不会同意他们把家族的名声搞臭了。曾氏宗族里的举子可不止曾子新一个人,他们还是很重视‘信用’二字的,也不会让人知道他们是收人钱财封口的。曾子新还有个弟弟呢,也在读书。”

    傅凌云当然不会完全放心,说道:“大表哥,这事我还是不放心,我觉得曾子新的家人肯定还没有放弃为曾子新伸冤的想法,我们查不到证据,可不代表他们手里没有。而且,我总觉得赵老太爷一家办事不靠谱,最好再查一查。”

    林魁玉满口答应,但是他心里却不以为意,自古民不与官斗,曾家是平民百姓,哪里敢跟赵家叫板,尽管赵老太爷的官职并不大。但是赵老太爷为人处事的确不靠谱,有读书人的天真,也有老官员的贪心,上任的时候除了他的老妻,整个家的人全部带到任上,当地没有几个官,赵世琪可不就张狂起来,当自个儿是猴大王了。

    傅凌云回去的时候有点泄气,翌日,安国公领皇命从京畿大营里考核武官武艺回来后,上门拜访老侯爷博弈,到下午才得空见傅凌云一面。

    傅凌云见安国公出城几日后脸上消瘦不少,心里很是心疼,把中午做的山茶花糕点拿出来招待安国公,两人在寿安堂的八角亭里坐着,四周围了帷幔挡住料峭春寒。

    安国公尝了一口糕点,眼角微弯,脸上是真心实意的笑容,眼中盛满了隐隐的情意,他再次想早些把傅凌云娶回家。等过了二月二,天子春祭过后,清闲下来,他就让聂姑妈商量婚事。

    傅凌云不知安国公心中所想,见他吃完糕点后心情更好,她眼里也满是欢喜,正要寻个话题来说,就听安国公说道:“大姑娘,咳,我这次来顺带有件事请你帮忙。昨儿个甘菊托口信给我,侯夫人被关家庙,她想把春花带回去。”

    傅凌云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春花就是安祖,说道:“恐怕还得等等,老侯爷把春花和梅婆子交到石嬷嬷手上调教,石嬷嬷是老侯爷还未封侯的时候就在我们家的,对傅家很是忠心。老侯爷答应不杀春花和梅婆子,为防她们以后泄露侯府秘密,才交给石嬷嬷。等二月后,我把她俩要过来,到时候带到国公府,再把春花交还给甘菊不迟。国公爷让甘菊再耐心等等好不好?”

    安国公点点头:“我就是这么一问,你既然早有安排,就听你的安排,反正这些后宅的事我也不大明白。甘菊那边不敢有二话,你肯为她表姐周旋,是她和春花的福气。”

    傅凌云想笑,他以势压人竟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她记起安国公提过天子春祭,便问:“我听老侯爷说,春祭的事是杨阁老操办的,什么时候能办好?”

    安国公略有疑惑,直言道:“那皇庄恰好在京畿大营旁边,我这次去京畿大营除了考核官员武艺,也有为皇上选春祭侍卫的意思,毕竟到时候会有很多老百姓参观。我见过两次杨阁老,杨阁老明儿个就回京了,想来今儿就能操办好。怎么,你想去看天子春祭?这简单,到时候我让人给你留个位置。”

    傅凌云才没心思去瞧呢,她惊讶的是杨阁老明儿个就回京了,到时候老侯爷肯定会去拜访他,这离二月二没几天了,折子再不递上去,赵老太爷肯定得启程,不得留京了。

    “这倒不用,人多,我不去凑这个热闹,只是好奇,随口问问罢了。”

    安国公便没再提这个话题。

    傅凌云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到第二天早上二门上的婆子又送来一封信,傅凌云打开信件快速浏览一遍,随即,信纸失手飘落地上,她喃喃道:“真是阴差阳错,来不及了……”

    傅凌云站在原地琢磨半晌,随后写了封信让苍耳送给林魁玉,送到京兆府去,又急匆匆换衣服,一边让扁豆梳妆,一边对韩嬷嬷说道:“嬷嬷,去二门上问问老侯爷在哪里,如果老侯爷在书房,就让婆子去禀告老侯爷,我有重要的事见老侯爷。”

    韩嬷嬷见傅凌云着急,连忙应诺,等她回来时,傅凌云已经打扮完了,韩嬷嬷去拿了个帷帽给傅凌云戴上,说道:“老侯爷正和门客谈话,让姑娘去书房相见。”

    傅凌云颔首,她早猜到了,否则不会换衣服。

    傅凌云在书房外面等了一会儿,门客相公们从书房出来,纷纷作揖行礼,傅凌云退让到一边,蹲身还礼,从头到尾没多说一个字。

    老侯爷见了很是满意,暗道这才是侯府千金该有的礼数,等她摘下帷帽,他敛起所有情绪,神情有些凝重地问:“凌丫头,今儿找到我这里可是有事?”他知道傅凌云从来不会小题大做,能让她亲自求到前院必是有极为重要的事。

    傅凌云深吸一口气,焦急地说道:“老侯爷,请恕孙女无状之罪,不过,孙女的确是有急事。外祖母家在剑南道有生意,刚刚孙女收到林家大表哥的信,有一家姓曾的状告舅老太爷家的赵大表哥谋害人命!孙女就想,这姓曾的是不是就是曾在赵府听到的那家。林大表哥说,我们三家是姻亲,故而写信告知孙女,让孙女转告老侯爷,也好商量出个对策来,以免影响舅老太爷的前程。”

    老侯爷十分震惊,连忙问道:“消息可属实吗?你再细说说。”

    老侯爷明显是相信了,傅凌云暗松口气,幸好她平日就不是个乱打诳语的人,否则还要花费心力让老侯爷信任她,说道:“信上说,那曾家久不见舅老太爷上任,又打听到舅老太爷大致不会回到剑南道任职,便击鼓鸣冤,闹得衙门内外皆知,县令劝解,民告官要谨慎,没有真凭实据将来要吃罪。曾家供出人证和物证,还去找当时随同赵大表哥与那曾举人一起游湖的书院学子,这事竟闹到书院里去了。书院里传得沸沸扬扬,纸包不住火,怕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传到京城来。”

    老侯爷浓眉紧皱,半晌后狠狠捶了下书桌,神色不怒自威,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

    他心中极恼赵老太爷对他的欺骗,赵世琪是否杀人先不说,明显就是赵家没能做好善后工作,导致曾家一见赵老太爷不上任就抓住机会状告赵世琪。

    现在,这不仅仅是状告赵世琪了,还有赵家的包庇罪。

    其实,这样的事也不少见,他知道不少地方都有以金银赎罪的惯例,当然,对官家来说,最好还是不把事情闹到公堂上为好,否则的话,金银虽可赎罪,但却会留个案底,对做官的亲属会有影响,直系亲属更是直接罢官免职。

    傅凌云沉默,微微垂下头,傅老夫人的娘家人,她是没有资格说什么的,便起身告退。

    老侯爷迅速再命令人去剑南道查,杨阁老举荐之事自然不了了之,无限期推后。这时,小丫鬟禀告林家大爷林魁玉求见。

    林魁玉自得了孩子便从大少爷升级为大爷。

    老侯爷连忙让请,林魁玉拱手抱歉道:“原该早些上门告知老侯爷,但因京兆府有要事走不开,这才写信让傅表妹转告老侯爷……”

    便把傅凌云的话重述一遍,老侯爷本还对傅凌云有些疑虑,毕竟傅凌云一个晚辈,找外家人监视调查傅老夫人的娘家,怎么也说不过去,此刻听了林魁玉的解释,心中那点芥蒂瞬间没有了,只当作是个偶然事件。老侯爷虽然头疼这件事闹到书院里去,但也很感激林家的消息,他刚刚就准备在门客们走后去找杨阁老的,幸亏一个错误还没铸成。

    老侯爷去赵家责问的当口,傅凌云正在感激林魁玉,林魁玉不在意地摆摆手笑道:“举手之劳罢了。”

    没两天,老侯爷第一批派到剑南道的人回来,满头大汗地将曾家状告赵世琪的事告知老侯爷,正好跟林魁玉说的一模一样,而且他们从剑南道回来时,曾家已经在学院学子们不畏强权的支持下摆出人证和物证,同时带回的还有曾家在拿到赵家赔偿金后为什么依旧状告赵家的缘故,显然,在曾家告状的这个当口,这个缘故已然不重要了。

    老侯爷听完后,捶胸顿足,恨不得再去赵府将赵世琪和赵老太爷暴打一顿才好。

    傅凌云在这天也得到了林魁玉传来的消息,原来正如她所料的那般,当初赵家并没有妥善安置曾家的事。

    这件事要从前两年说起,赵家初到剑南道走马上任,赵老太爷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经考中举人的赵世琪靠着祖荫去了当地学院也放了三把火,不说他自恃身份将学院从饭食到衣着批评得一无是处,以及众目睽睽之下用歪理邪说将老夫子辩驳得张口结舌、七窍生烟,单说他挑战学院最有前途的举子曾子新不成,反在学业上被曾子新压制,经常明里暗里讥讽曾子新清高,偶尔干点弄坏人家桌子或者放条蛇在曾子新座位底下的幼稚事情,两人结怨越来越深。曾子新自知自家地位无法与赵家相比,经常避着赵世琪。找茬的赵世琪被人说刻薄恶毒,老实的曾子新反而得到宽厚的好名声,赵世琪更加不满,明面上与曾子新交好,说不打不相识,实则暗地里更恨曾子新。

    赵世琪暗地里对曾子新的为难,除了曾子新的近亲好友,别人都不知道。

    因此,去年端午游湖,曾子新落水溺死身亡,离曾子新最近的赵世琪成了头号怀疑目标,曾子新的弟弟和父母一张状纸将赵世琪告到衙门。

    这事坏就坏在,赵老太爷没有直接跟曾子新的家人谈,而是跟曾氏族长谈,花费大量银子收买族长,让族长利用宗族权力以及他的官威恐吓、压制曾家,拿曾子新弟弟的前途做威胁。曾家在双重压力下,不敢吭声,这事就沉寂下来。

    赵老太爷认为,曾家差点毁了他长孙的前途,对曾家恨得咬牙切齿,哪里会把赔偿银子给他们,他情愿给曾氏族长,让曾家连根毛都见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