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是道,不死为仙。”
庸碌的人间有一部分人不甘生命的短暂,开始踏上漫漫修仙路。
数千年来,人间适宜修炼的名山大川中涌现无数修仙门派。
最古老的当属蜀山仙剑派。
不过随着蜀山派在修仙路上越走越远,他们愈加退往九州之外的洪荒蛮川,寻觅灵气更为充沛的洞天福地。
只是,人间之世,无论是鲁钝痴愚的黎民百姓,还是飘然出世的修仙高士,却还在这三千红尘、天地铜炉中忙忙碌碌。
蜀山派,位於川西崇山峻岭之中,山峰淩空,宛若浮云,相传为仙家赐予人间的胜地。
蜀山自开派,历代弟子勤修仙术,入世降妖,并囚妖於锁妖塔,庇佑人间不受妖孽滋扰,深得百姓爱戴,在蜀地更是被尊为神仙。
蜀山与武林众门派交往不深,其修炼的蜀山仙术也是介于内功和道家炼养之间,但蜀山门徒修炼不为成仙,而为济世救人,和寻常道家又有所不同。
三千年前,神界地气异变,神树爆长万丈,根系如垂天之云,深入盘古之心,盘古之心辐聚周边土石,逐渐扩大,形成悬空之山,是为“蜀山”。
春秋末期(前700左右),蜀山附近地气特异,灵力极强的异象被一些方士发现,蜀山也成为传说中的仙山。
开始有修仙之人在这里结庐修炼,但此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宗派,各人的修炼方式也各不相同,全凭自悟。其间有少数人成仙,多为“尸解”,偶然的成分很高。
东汉时期(100),蜀山修仙人数空前繁荣,最多达数千人,分成数十家小门派,各自都有一套独特的修仙方法。
各门派宗旨不同,但多数都和道教的宗旨有一定联系。同时,蜀山妖类修炼活动频繁,人类才真正开始了解到世间有“妖”这样的特殊种族。
蜀山有一部分修士以斩妖除魔为己任,认为这样可以积德升仙,蜀山剑侠渐渐出现在民间的传说中。
东汉末年(200),蜀山各门派矛盾争端不断,在“仙剑派”的倡导下,蜀山修士召开大会,形成一个蜀山各门派的联盟“蜀山盟”,同时在蜀山绝顶建立总部。
东晋时期(400),蜀山各门派逐渐归并为十几个门派,最大的“仙剑派”人数已经有数百人,而蜀山中还有不少独来独往并不属于某个门派的修仙之士。各种修仙方式也逐渐完整。
南朝梁武帝时期(500),因其信奉佛教,斥蜀山为邪魔外道,招集无数高僧、法师上蜀山修建佛塔。
“蜀山盟”奋力抗争,梁武帝人马惨败。
经此一役,“蜀山盟”元气大伤,很多以炼丹服饵,辟谷食气为修炼方式的门派因战斗力不强几乎被灭门!
而仙剑派因法术高强在此役中立下大功,当时仙剑派掌门统合“蜀山盟”十几个门派,成立了“蜀山仙剑派”,简称“蜀山派”,同时在锁妖塔周围大兴土木,蜀山派正式形成。
此后,蜀山剑仙基本上以蜀山仙剑派为主流,修炼方式注重内功和剑术,修仙求积德而不求升仙,积极入世斩妖。
同时,也不排斥其他门派的修炼方式,积极搜集和保存各类修仙方法。
蜀山是人间仙界之首,也是神界在人间势力的官方代理机构,因此蜀山同样也受到神界的栽培和提拔。
神界的领袖一般都是某某神帝,类似封建王朝的古代帝王,但又不是古代帝王。
掌门:蜀山最高权力者。由上一代掌门指定继任。
历代掌门继任之时,可通过“天视地听”和已经成仙的初代掌门沟通,了解蜀山只有历代掌门才能了解的秘密。
七圣:蜀山仙剑派掌门一贫因未能及时阻止魔教为乱,引咎卸职,掌门之位由太武接任。而后蜀山立七宫,以太武、一贫、草谷、青石、玉书、铁笔、凌音镇守七宫。
长老:掌门接任后,比掌门辈分高和同辈分的弟子都有担任长老的资格,一般掌门会分封数十个长老,有些是尊称,有些领有实权,辅佐掌门处理门派事务。
领有实权的长老包括以下几个职位:真武长老:掌管武术类修炼体系中的功夫传授、整理、创制。弟子降妖伏魔事务管理,锁妖塔相关防卫工作。
玄气长老:负责练气类功法传授,蜀山历史文献整理等工作。
元神长老:负责养神类功法传授,搜集打探仙、妖、人界情报工作。
律德长老:负责蜀山弟子品行、功过评定,对赏罚提出建议,以及蜀山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云游长老:没有具体的职位和负责事项,有些并不居住在蜀山,而是云游在外。
蜀山弟子:新入门的弟子对外统称“蜀山弟子”,此时的任务就是修炼,一般不参与蜀山政事,也很少承担降妖职责,原则上没有师父的陪伴或特许,不能单独下山行动,无论俗家还是出家弟子都是如此。
此时的蜀山弟子,只能选择习武、炼气、养神三项当中的一项进行修炼。
入门弟子:当一个蜀山弟子修炼到一定程度并取得师父和掌门认可后,成为入门弟子。此时会被分配到各个长老辖下,承担一定的工作。同时,师徒的关系开始松散,弟子可向任一长老求教学习任何蜀山修炼方式。
入室弟子:由每个长老在入门弟子中自行遴选产生,一般每个长老只选择1~2名,作为重点培养,将自身绝学倾囊相授。被视做该长老的接班人。
蜀山收徒一看缘法,二看慧根,三看人品,收徒比较严谨,有时会经过重重考察。
触犯门规的弟子会被逐出蜀山,视情节轻重会有剥夺修为的惩罚。